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六章 文魄(3/4)

作者:惆怅空

要知道杨文锋如今不过感知而已,以王羲颐的手段完全可以有说不清的办法去探查他的识海,但偏偏就算是他王羲颐以最擅长的法门依旧一无所获,这如何能不让他疑惑。

疑惑归疑惑最终王羲颐依旧是毫无办法的离开,他不清楚他的先生是否知晓这一切,或许等有机会他需要请教请教他的先生,前提是他有这个机会。

考场之中一夜无话,自然也不缺乏那些挑灯夜战苦思冥想的读书人,这三天科举注定是成千上万士子的不眠之夜,而第一夜已经过去。

第二日会试所考为策论,其策论题目一入各位考生之手一些聪慧敏感之人便顿感棘手,原因无它,这策论题目竟然是由武皇亲自拟题,这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按道理来说一般只有到了殿试才会由皇帝陛下亲自拟题,如今会试之中便出现了武皇亲题这自然不同寻常。

“同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

这样的题目一出所代表的意味是什么有心之人怕是早有思量。

士风不正,仅仅四个字便代表了武皇的态度,好在武皇所说的是士风不正没有说朝风不正,不然这一题一出怕是满朝文武都要寝食难安了。

“士风不正,确实是士风不正,但是我的陛下,如今玉陵士子多谄媚,究其原因不外乎满朝上下的倒杨势头,陛下你又何必明知故问呢?”

徐博温倒是一早就知道武皇有此题会在会试中出现,而且不仅仅是一道试题那么简单,在之后的朝堂之上还会有大的动作,这一切徐博温自然都知晓。

但是如今满朝上下皆是倒杨之人,其中皇后太子则是最为强烈的那一波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玉陵士子只要明确表明厌恶杨家则前途无量,演变到最后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这些人不仅仅是倒杨之人,到如今几乎是借着反对杨家而结党营私,武皇所说的士风不正原因皆自于此,这一点从当初翰林院刘彦等人身上就能看出。

如此一来,即便是博学多才,以明圣意,知圣心而闻名的天渊太师也不知武皇何意。

一方面纵容皇子皇后满朝文武打压杨家,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今日有为杨家做主的意思,如此一来真是让所有人都摸不清头脑。

“武皇啊武皇,难不成您是想做那未雨绸缪?是啊,这天渊离了他杨家还真他娘的不一定行。”徐博温扶额无奈地自嘲一笑,随后又无奈摇头,两个无奈皆不如心中无奈。

若是这天渊没有杨家国门无人守;若是这天渊没有杨家天下难太平;最后,若是这天渊没有这杨家,这天下没有这杨家,那人间禁地该如何?

前者这满朝文武皆知晓,后者他徐博温和武皇等人也心如明镜,但就是如此所有人还那样逼迫杨家,当真不怕杨家狗急跳墙?

“这个天下还真他娘的不讲道理,谁让你杨继却偏偏要讲道理!”徐博温抬眼又看向会试考场的方向,他看着那个杨家的年轻人,那个锋芒毕露倔强的年轻人,如同他年轻时第一次见到杨继一般。

当年的杨继虽然还籍籍无名但是那幅自负臭屁的模样却还真是让人有些无语,现在看来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杨继才会有那样无敌于世的杨家军。

“今科科举还真是有点意思,先是论功行赏之至,然后又说这士风不正,一个杨家就让这整个天渊都那么为难吗?”同样是看到这场策论的题目,王羲颐则是哑然失笑,来这天渊之前他自然听过这杨家赫赫威名,但是却没想到如今的杨家竟然已经站到了这种位置上。

“我的小师弟,当年偶然听先生提起过,这些年很多人都可能成为我的师弟,他们有的天纵奇才国士无双,有的野心勃勃企图匡扶天下,但是却都没能成为先生的弟子,你呢,身处这样的位置,你想要做的,能做的究竟是什么?”王羲颐若有所思的看向天渊方向,随后他又随手翻开腰间那本从不离身的书。

“善待人间万家灯火,人间万家灯火却不知,何等悲哀,何等悲凉!”中年书生面露凄苦神色,他很想竭尽所能去帮一帮这个杨家,但是形势让他无法出手也无能为力,所以他如今也只能来看一看他的小师弟。

“这策论如梳理江河百川又如那将士百舸争流,好的策论更是治国,平天下之策,我今日就看看,在这矩阵之中哪个读书人能成为治世之能臣!”

关注着这会试之中所有考生的徐博温自顾自朗声开口随后掌控矩阵。

抬手挥手之间矩阵之中光怪流离,儒家气运在其中如同璀璨江河争流而上。

这成势之人所布矩阵辅以气运长河最是不凡,而徐博温如今所控矩阵则最能看出考生笔下策论的功底。

上次会试之中拔得头筹之后成为那科状元的晋心安所作一篇《经世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