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篇 邪气藏府病形(2/7)

作者:佚名
逆,进而发生喘、咳等病变。从高处坠落跌伤,就会使瘀血留滞在内,若此时又有大怒的情绪刺激,就会导致气上逆而不下,血亦随之上行,郁结于胸胁之下,而使肝脏受伤。倘若被击打或跌倒于地,或醉后行房事以致汗出后受风着凉,就会使脾脏受伤。倘若用力提举过重的物品,或房事过度以及出汗后用冷水沐浴,就会使肾脏受伤。

黄帝问五脏为风邪所侵袭,其情形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一定是属阴的五脏内有所伤,属阳的六腑外有所感,以致内外俱虚的情形下,风邪才能内侵五脏。

黄帝说说得真好。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日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1],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

【提要】本段讲面部不畏寒冷的原因。

`【注释】[1]凌冰即指积冰。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说人的头面和全身上下各部,所有筋骨密切相连,气血相合运行。但是当天气寒冷的时候,大地冻裂,冰雪凌人,此时若是天气猝然变冷,人们往往都是缩手缩脚,懒于动作,而面部却能露出在外面,并不用象身体那样必须穿上衣服才能御寒,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回答说周身的十二经脉以及与之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所有的血气都是上达于头面部而分别人于各个孔窍之中的。其阳气的精微上注于眼目,而使眼能够视其旁行的经气从两侧上注于耳,而使耳能够听;其积于胸中的宗气上出于鼻,而使鼻能够嗅;还有胃腑之谷气,从胃上达于唇舌,而使舌能够辨别五味。尤其是各种气化所产生的津液都上行熏蒸于面部,加之面部的皮肤较厚,肌肉也坚实,所以即使在极冷的天气里,它也仍能抗拒寒气而不畏寒冷。

【原文】黄帝日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日虚邪[1]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2]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黄帝日善哉。

【提要】本段讲虚邪、正邪侵袭人体时,其显露在外表上的病象不同。

【注释】[1]虚邪指四时不正之邪,即所谓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伤于这种邪气,发病较剧。

[2]正邪指四季正常的风,仅在人汗出而腠理开泄时侵袭人体。伤于这种邪气,发病较轻。

【白话解】黄帝问外邪侵袭人体,其显露在外表上的病状情形是怎样的?

岐伯说虚邪侵袭人体,发病比较严重,病人有恶寒战栗的病象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正邪侵袭人体,发病比较轻微;,开始只在气色上略有所见,而在身体上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就好像有病,又好像没有病,好像所感受的病邪早已消失,又好像仍存留在体内,同时在表面上可能有一些病证的形迹表现出来,但也有毫无形迹的,所以就不容易明了它的病情。黄帝说说得真好。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日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日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日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日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

岐伯答日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叫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黄帝日愿卒闻之。岐伯答日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2],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3],则病已矣。

【提要】本段讲察色、辨脉、观察尺肤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面色与脉象的对应关系及其意义。

【注释】[1]桴音浮,击鼓的槌子叫桴。

[2]相胜之脉相胜,就是相克的意思。比如,面色青,得弦脉,同应于肝,乃属色脉相符;如果色青却得毛脉,毛脉为肺脉,属金,此为金克木,则毛脉即为弦脉的相胜之脉。余此类推。?.

[3]相生之脉生,就是生扶的意思。比如色青而得石脉,石脉为肾脉,属水,此为水生木,则石脉即为弦脉的相生之脉。余此类推。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通过观察病人气色就能够知道病情的,叫做明;通过切按病人的脉象而知道病情的,叫做神;通过询问病人的病情而知道病痛所在的,叫做工。我希望听你说说为什么通过望诊就可以知道病情,通过切诊就可以晓得病况,通过问诊就可以彻底了解病痛的所在呢?岐伯回答说由于病人的气色、脉象和尺肤,都与疾病有≈qu;一定的相应关系,这就好像看到木槌击鼓,随即就会听到响声一样,是不会有差错的;这也好似树木的根本与树木的枝叶之间的关系,树根死了,则枝叶也必然枯萎。病人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