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大章 韩艺瑟(3/4)

作者:荷拉咕
青真寺存在了481年。

又于1935年后,作博物馆为对公众开放后,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里面包含了苏丹?塞利姆二世、苏丹?穆罕墨德三世、苏丹?穆拉特三世及其部分亲人的陵墓、穆罕墨德一世的喷泉、小学、做汤的厨房、图书馆、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的会议室及清真寺的星学家住的房间。

而这些文物,特别是陵墓的内饰、陶器和建筑都是奥斯曼时期的佳作。

所以这座教堂放在今天只有历史意义,而没有实际意义,更不会像利马大教堂那样举行什么弥撒,否则姜申京要是亮名身份,说不定人家压根不会让他进。

没有摄像机的好处就是两人可以随心所欲的闲逛,不想开口说话的时候,只需要静静沉浸其中就好了,也不用想着做节目效果。

姜申京也静静感受着这股肃穆与厚重,内部高达几十米的穹顶,这要是唱两嗓子,那回音效果简直如神亲临啊,可惜人家是不允许大声喧哗的。

姜申京忽然发现自己每当看见这种教堂就跟调音师看见音箱一样,总想试一下音。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越是这种空旷穹顶,所演奏出来的圣咏越是令人头皮发麻。

甚至某些教堂还利用了声学原理,只要站在特定的位置,即便小声说话也能传遍整个教堂。

但若是大声吼两嗓子,效果堪比雷云滚滚,就像是聆听神的咆哮,这种技术在那个科技落后的时代,非常具有神性。

而当他回过神的时候,发现韩艺瑟不知什么时候挽上了他的胳膊,两人往那一站,俊男靓女,还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抓拍镜头。

肯恰那,即使亲姐弟也会有被人误会的时候~

圣索菲亚大教堂另一处值得观光的地点是地下水宫,位于教堂西南侧的一处地下建筑。

它的历史同样要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兴建。

最早用来为当时旁边的皇宫和建筑物储水,后来水宫关闭,直至16世纪穆罕默德征服君士坦丁堡后被重新发现。

这座140米长70米宽的地下水池可储十万吨水。

除了作为古老的蓄水池,这里还曾作为军事弹药库使用。

如今的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伊斯坦布尔最浪漫、最神秘的景点之一。

由336根巨大石柱构建的巨大宫殿,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当然,像这种带有水池子的地方少不了有游客往里面扔硬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艺瑟拿出一枚从半岛带来的500元硬币,闭着眼睛放在唇边默默许了个愿望,之后爽快的丢入水池,然后静静看着那枚印有仙鹤的硬币随水波飘荡,最终缓缓沉入水底。

这种印有仙鹤的硬币在半岛也被称为长寿币,姜申京有点好奇她刚刚许的是什么愿望,难道家里有人生病了?

“怒那?肯恰那?”

许完愿的韩艺瑟眼眶有点红,她吸了吸鼻子,忽尔展颜一笑,拽着姜申京的胳膊继续往前走:

“肯恰那,我们出去吧~”

“阿拉嗦。”

虽然心里有点为她担心,但既然人家没说,姜申京也不方便一直追问。

随后两人回到了广场上,准备步行前往不远处的另一处景点,即

伊斯坦布尔真正的地标性建筑——蓝色青真寺。

这做青真寺修建于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统治时期,约公元1609年至1616年,以气势恢宏、造型奢华独特闻名于世。

而之所以称其为蓝色清真寺,是因为青真寺内部的墙体贴满了一种蓝彩釉瓷砖。

其实,它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苏丹艾哈迈德青真寺(ultanahmet amii)。

同时,这里也是伊斯坦布尔旧市街的中心。

不同于圣索菲亚大教堂72里拉的门票,蓝色青真寺是免费参观的。

这座寺院参照了邻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并加入融合了一些传统风格,其庞大、庄严、壮丽,被视为奥斯曼建筑古典时期最后一个典范之作

其中央穹顶的直径是23.5米,高43米,由四条巨大的柱子支撑

柱的基部由复合凸状大理石沟纹组成,而上层则着了色,由一个刻有镀金文字的嵌条分隔开,整体具有视觉谐和的效果。

而内部的基部及柱子上都砌上超过20000块手工陶瓷砖瓦,全部出产自伊兹尼克,砖瓦设计超过五十种郁金香款式。

低处的砖瓦均是传统设计的,高处的砖瓦则是各种华丽的花朵、水果及柏树款式。

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