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二百一十三 卫和谒京(2/3)

作者:湛兮若存
姬胡将手中的青铜酒觞重重一墩,沉声道:“王监制度,孤觉得尚有商榷之处。”&am;am;lt;/&am;am;gt;

。&am;am;lt;/&am;am;gt;

二百一十三卫和谒京&am;am;lt;/&am;am;gt;

“哦?”召伯虎颇感意外:“愿闻其详。”&am;am;lt;/&am;am;gt;

“先武王分封天下七十二诸侯,因远地难辖,所以才将心腹重臣派往四方,以通王室与诸侯。可这些王监到了属国,世代为属国之臣,置田得邑,两三代之后,其利益早与所在国绑定,哪里还记得自己对王室所负的责任?想想齐国的高国二氏吧!”姬胡又指指卫和:“你们卫国的石氏不也是一样?只需数十年,王监便不再是周室之臣矣!”&am;am;lt;/&am;am;gt;

“那么,大王是有意废除王监制度?”召伯虎轻声问道,他是深知自己这位学生的,外表隐忍而内心坚韧,年纪虽小,对于政事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独到见解。但“废除王监”这样大的举动,依他素来沉稳持重的个性看来,还是太过于激进了。&am;am;lt;/&am;am;gt;

“孤尚未思虑成熟。”姬胡被这一问,也有些不耐烦:“这事且等等再说吧。”&am;am;lt;/&am;am;gt;

眼见气氛越来越凝重,卫和忍不住插话道:“你们说来说去,到底能不能派尚父去鄂国做王监,还是拿不出来一个答案来!唉!要是荣夷先生在此就好了,他一定会有主意的。”&am;am;lt;/&am;am;gt;

“荣夷先生?”姬胡听到这个名字,顿时直起了身子:“孤听说过这个名字,他原本在宋公子鲋祀那里做智囊的,领兵前往救援朝歌后便留在了卫国。听说此人智虑超群,是中原首屈一指的才学之士,果真有如此出众么?”&am;am;lt;/&am;am;gt;

“那是自然!”卫和提到荣夷,丝毫不吝溢美之词:“母夫人为了留下他,可是跟宋公周旋了好一阵子。他不仅擅长于危局之中运筹帷幄,且是中原最著名的南林社的首领,麾下能人无数,打探蕃国机密,不在话下。”&am;am;lt;/&am;am;gt;

“此人师从何门何派?”召伯虎问道,在注重血统出身的周王朝,一个人的出身是重于一切的。&am;am;lt;/&am;am;gt;

“这个嘛,”卫和沉吟道:“我也问过,但先生十分谨慎,只说他曾拜多位师父,皆是隐士高人,出山时再三叮嘱不可泄露师门。我只知他曾师从南林剑派,其余不知也。”&am;am;lt;/&am;am;gt;

召伯虎陷入了沉思,其实自从他承相位以来,政务繁忙,已经再无精力和时间从事姬胡的教习之责。一直以来,他都在留意为姬胡寻找一位合适的师傅,却一直未得其人。若是这个荣夷果然才华卓绝,倒不失为一个可考虑的人选。&am;am;lt;/&am;am;gt;

略为思忖后,召伯虎问卫和:“这此荣夷先生,可否请他前来镐京?”&am;am;lt;/&am;am;gt;

“当然可以。本来我这回要和他一起来的,因为他要留在洛邑处理一些事务,所以不得同行。若是召公有所召唤,我这便传书与洛邑,这有何难?只是,国公爷唤他来所为何事?我也好与书中言明。”&am;am;lt;/&am;am;gt;

召伯虎只好将自己的打算简略说明了,姬胡深为感动:“没承想少父为了孤的学业,一直忧心至此。”&am;am;lt;/&am;am;gt;

“行,我这便派人传书,想先生知道天子有所召命,定会欣然前来的。”卫和也十分开心。&am;am;lt;/&am;am;gt;

发小相聚,分外亲热,不知不觉间日已西沉。姬胡这才命撤下席案,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卫和在内侍的引领下出宫,召伯虎在宫中盘桓已久,记挂着府中政务,也告辞了。&am;am;lt;/&am;am;gt;

姬胡刚进书房,却见到内侍贾早已等候良久,一拱手便说:“王姞娘娘专书,请见大王,说有大事申明。”&am;am;lt;/&am;am;gt;

姬胡惊讶莫名,接过内侍贾递来的一卷竹简,看过便沉默了。鄂姞虽与自己有芥蒂,然终究有个太后的虚名在,果真有事,直接到正殿见他这个天子也是无可非议,如何要专书请见,还要经过王城令的传递?经过这个关口,分明意味着她自贬其太后的至尊名分。灵慧如她,岂能不明白此中道理?一番思忖,姬胡觉得很不是滋味。&am;am;lt;/&am;am;gt;

终了,姬胡对内侍贾迸出一句话:“明日摆驾,本王亲到萱宁宫。@精华\/书阁·无错首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