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战斗准备(2/3)

作者:青史尽成灰
不当兵,可现在多少好男争抢着当兵……谁家能有从军的,家人都格外光荣。

家里头口粮田多不说,还有人帮忙劳作,另外还能拿到补贴,优先修建粮仓……简直想得太周到了。

滁州百姓几乎都认同了参军光荣。

至于和州这边,虽然还没有经历收获,但是分田早就开始了,有滁州做榜样,大家伙心里都有底儿了。

尤其是士兵从滁州劳作回来,就跟家里人讲,滁州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粮囤,家家存粮,都能吃饱肚子……

这些消息对于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要知道和州位置还要胜过滁州,粮食产量也大。今年分田晚了,只够种冬小麦的。不过只要和州不失,还是在朱将军的治下,到了明年夏天,大家伙就再也不用挨饿了,到了秋天,咱们也能有存粮了。

朱元璋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几十万百姓的心头。

而另一面,李善长和张希孟也各自完成了清算。

“上位,滁州秋粮入库七十八万石,比预估的多了十八万石!”

“哦!这么多?没有横征暴敛吗?”老朱问道。

李善长连忙道:“绝对没有,这里面有百姓主动多交的,还有十万石是军屯的,毕竟军屯缴纳的数额更高。”

老朱在确定没有问题之后,脸上露出了不可抑制的喜悦。

“对了,张先生,你这边的粮食银行弄得怎么样了?”

张希孟笑道:“也收了一些存粮,不多,能够一百二十万石吧!”

他说得轻飘飘的,李善长却是闷哼了一声,你丫的非要压我一头是吧?

“不过主公也清楚,我这边只能借,可不能随随便便给主公,而且还要留许多应付百姓支取。能帮上主公的,远不如李先生那边多。”

李善长总算找回了一点面子,可接下来张希孟的话让他吐血了。

“主公,银行这边倒是投资了几个炼铁作坊,还有滁州的铁匠铺。目前炼了好铁三十万斤,已经打造了三千副铠甲,还有一批刀剑。咱们能自己造武器了。”

张希孟说到这里,笑容也抑制不住了。

他千辛万苦搞粮食银行干什么,不还是为了集中财力物力,好能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吗!

投资炼铁作坊就是第一步,他把原来滁州的冶铁业都整合起来。

缺土地给土地,缺铁料帮着买铁料,却工匠帮着招募工匠……反正我手里有粮食,在这个时候,粮食就是最好的硬通货。

哪怕事元军治下,只要给的价钱够高,就不愁拿不到铁料。

那帮色目商人,只要钱给够了,他们能把大都的龙椅搬过来!

张希孟还筹划着建立火药厂,弄造船厂。

他倒是不急着攀科技树,但是总要把现有的技术水平发挥出来。

面对张希孟的这些操作,李善长也是无话可说,无言以对,无可奈何……老朱倒是看得开,张希孟和李善长,虽然有高下之分,但也不能奢望个个都是张希孟啊!李善长这种人还是有用的,而且很有用!

“元鞑子就要来了,是生是死,成龙成虫,就看这一战了!两位先生,咱们可要同心协力啊!”

张希孟和李善长不约而同,深深一躬,“敢不效死!”

时间到了九月下旬,事情犹如老拜登转拳头,大的要来了!

丞相脱脱向元朝皇帝请旨,征讨红巾贼。

元朝皇帝诏脱脱以太师、中书右丞相,总制诸王各路兵马,领兵大小官将,出征高邮。

随即四十万元军,浩浩荡荡,从大都沿着运河南下,诈称百万大军,声势浩大,前所未有,直扑高邮。

对于此事,朱元璋这边早就有了预案,可是相应的,张士诚却是手忙脚乱,慌了阵脚。

百万大军,就算打折扣,来个三五十万,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他淹死啊!

到底要怎么办?

能不能投降?

只要元兵答应不打高邮,他就向元廷称臣?

不愧是私盐贩子出身,算盘打得响,生意做得精。

就连张士诚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忧心忡忡,觉得只要元廷能接受,也是可以的。

但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赫然站了出来,愤然说道:“诚王殿下,人人皆可投降,唯独诚王,若是投降元廷,纵然元廷不加害殿下,也不过是车一驾,随从两人,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战而降,如何算得了英雄?”

张士诚悚然一惊,看着这个年轻人,眼神渐渐炽热起来。

别人都是混球,唯独他是为自己着想。

“罗参军,你说要和元军拼?”

罗贯中咬了咬牙,“没错,脱脱号称百万大军,倾国而来,他一定要拿高邮作法,岂能允许我们轻易投降?唯有拼命一搏,才有一线生机!”

张士诚深以为然,更加信任罗贯中。

“话虽如此,可咱们兵少粮乏,怎么跟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