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26、元宵由来(2/3)

作者:腼腆的小猪
为刘长根从小看着夏杰长大,恐怕心中也会生出怀疑:这小子,该不会真的不是人吧?

“老村长,您怎么了?对了,您是担心味道不太行对吧,等着哈,我现在就给您煮一碗尝一尝。”夏杰对着刘长根说道,而后随手拿起几个汤圆,就朝着厨房之中走去了。

汤圆的烹饪方法并不是很难,因此夏杰也不打算和屏幕前的观众赘述太多。

“杰哥,煮汤圆咱们是会的,就是关于汤圆的历史,咱们可还没有听过呢。”

弹幕之中,有观众提议让夏杰给大家讲述一下关于汤圆的历史故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愁找不到话题的观众们,顿时有了新的方向,开始催促起夏杰来。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夏杰对着屏幕前的观众们介绍道。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屏幕前的观众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就着夏杰的话讨论了起来。

“有点意思啊,原来汤圆的来历还挺有意思的。”

“果然咱们华夏的各种食品,就是比较讲究,无论是从名称还是到形状,都是有说法的。”

“今天又长知识了,元宵节吃了这么多年的元宵,不过也还是头一回听说有这么多的说法,也挺有意思的。”

“这下好了,起码在吃汤圆的时候,又能够有新的话题可以聊天了。”

“嘿嘿,我是做生意的,看来以后我也不能够说是吃汤圆或者是吃元宵了,以后只能够说吃‘元宝’,说不定坚持个几年,到最后就发财了。”

“百科杰还是百科杰,真的张口就是一个咱们谁也不了解的知识,果然优秀的人,不仅仅身上有的本领比你强大,就连脑子里的知识,都比你多。”

夏杰看着直播间里热烈的讨论氛围,笑了笑,说道:“在吃这一方面,咱们华夏确实有挺多讲究的,不过归根结底,这些讲究也都是为了心中那美好的希望。”

“要知道,在以前可没有咱们现在的条件,有些家庭连大米都吃不起,更别说是元宵了,所以一碗热腾腾的元宵,其中寄托了很多人的美好希望。”

夏杰的话,引起了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是一阵感慨。

“是啊,回想起历史课本上以前的时候,生产力什么的确实很低下,家家户户都挺艰难的,每天起早贪黑去种地,兢兢业业一整年下来,说不定才能够有一晚热腾腾的元宵吃。”

“元宵节也算是过年期间的时间点,也算是过年,确实适合寄托一些东西。”

“毕竟过年可是咱们华夏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要的节日啊,要是不重视一些的话,想来下一年干起活来,总感觉有些没有力气。”

“那不是嘛,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是近代,过年期间也是咱们换新衣的时候。”

“当时买衣服可贵了,家里的孩子又多,平时穿着的都是父母或者是兄弟姐妹留下的旧衣裳,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家里卖完粮食赚到了钱,才能够吃上肉、穿上新衣服,感受到这甜滋滋的汤圆。”

“能够发表这样的评价,看来也是一位老同志了。咱么当年可比现在难多了,要是能够在当年吃到一碗汤圆的话,那甜味,可真的就是能记着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是啊,不像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别说是汤圆了,即使是猪肉鸡肉牛肉这些肉类,年轻人也经常会有吃不完的情况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很多东西也都在进步着呀,不过换句话说,当年咱们虽然吃的方面匮乏,可是房子价格确实是比现在的便宜很多,生活压力也并没有现在这么大。”

在直播间里的观众们还在感慨的时候,夏杰已经将一碗汤圆煮好了。

“来,老村长,尝尝我的手艺。”夏杰对着刘长根说道,递上了手中的汤圆。

“诶哟,这可太好了,那我就先替村里的大家尝一尝。”刘长根接过夏杰手中的汤圆,开始品尝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