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四章(2/2)

作者:豌豆小爷
出来。

这些被早早发配的杨氏族人,其中就有吴王杨渥的庶出叔伯们。

若非老丞相派人提早与这些人达成某些共识,久被欺凌的杨氏族人,若第一次参与八司公审这种能当众喊冤的时机,定是会拼死与徐温搏一场。

可这些人自出现在公审时,就一副坦然冷静的模样,若不是早就知道什么,漆轲是打死也不会相信,他们遇见徐温,还能这么克制灭族世仇。

徐温傲慢,不过是因为手握整个淮南实力最庞大的军权。

听说龙虎军自解体后,是被削走一批肋轴大将。只不过这对徐温父子来说,犹如雁过拔毛的把戏。

当年吴王杨渥忌徐温功高盖主,忧心自己的王权压不住这个两朝老臣,确实做过些有违道义的缺德事。这也就是徐温从一个信奉忠义的将才,变成了而今这般态度。

堂上率先出来说话的,是杨氏族人中一位老者。

经其自荐,原来老者是吴王杨渥的庶出大伯杨理罕。早年因触了老吴王杨行密的禁忌,被赶到边军里烧火做饭三十多年。

“诸位,小老儿今日重回扬州,就是想让诸位念在旧主老吴王的情份上,为我们杨家再主一次公道。”

徐温安静的看着杨理罕,就仿佛看戏般冷漠。

八大司都未有人敢接话,倒是坐在第一司院长身侧的耆老副首,激动的指着杨理罕说,“老吴王深明大义,将你这种买卖官爵的祸害发配,已经是给足了你一家情份,还有脸来扬州现眼,不赶你回军里就已经不错了。”

杨理罕被如此点破,也不慌不忙,眼角瞥了一眼气定神闲的徐温,又说,“小老儿的确当年做了这等错事,在边军烧火三十载,终日都懊悔难受。”

杨理罕当年的这事,只要是稍有年岁的朝官,那可都能拉出来作证的。

漆轲为官前那二十余载,且还是乡秀,自然不清楚这些陈年旧事。

那杨理罕又接着说,“可小老儿听说,淮南这些年,法制赏罚都未有改制。老吴王当年所推行的政法,更是至今未有召令更改。请刑罚司这位大人明鉴,小老儿此话是否虚假?”

“不假,的确三十年间,都未曾变更。”刑罚司院长当即回应。

“那好,那小老儿有冤要喊了。”

听到此处,徐温不屑的一声,“哼!”,顿时让堂上众人议论纷纷。

“既然法制未变,为何同是卖官,他淮南徐公就不用发配,还能继续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

“杨理罕,公然诬陷朝臣,那可是重罪啊!”第一司院长明决说,“你这般指责大将军,可有什么证据?”

杨理罕像是有些怒了,脸色也逐渐因为兴奋,而变得黑里透红。

“你们天天相见朝夕,难道他身边天天围绕着那些人,看不见脸吗?”

的确,徐知训这些年做过太多荒唐事,最终都是他爹徐温帮其兜着。就连徐知训透过府中下人,频频出卖淮南各州的地官官印,惹得各大州府之间苦不堪言这样的丑事,最后还不是被徐温在朝中给震住的。

可毕竟徐知训惨死,就算这样明码标价的事实可以定罪,却不足以撼动徐温。

杨理罕直接明指徐温身边的那些,所谓的谋臣们,这便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混杂在其中的一些,并未历经每三年一次科考的上品朝官。

“这些人,到底给了什么好处,未经科考便能入仕。简单一个‘秋试’,就能名垂青史,光宗耀祖。这对那些寒窗苦读,本份考级的儿郎,又是何等不忿?”

杨理罕这番话,就像一颗炸弹,投入这些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级的各大司朝臣耳里,就仿佛炸开了一道缺口。

“这与卖官是何区别?为何尔等还在放任其安坐朝堂?”

一阵稀碎的议论声后,明决示意大家肃静,然后问徐温,“将军可认同,这位杨老的证词?”

就在大家都摒气全神贯注时,徐温默默的说了句,“认同,还有什么指证,不妨悉数说来听听。”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