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3 雪山果园(1/2)

作者:甜水海
我们上到碧如曲的木桥,看到盈盈流动的象泉河里,倒影有那一把“镰刀”。

象泉河两岸的房子亮起了黄色的灯,在浓黑的夜里就像天空的繁星。

“星光”从村民的窗户透出来,穿透夜里的雾气,形成两条朦胧的“银河”。

夜逐渐清凉,雾气散去,雪山,森林,青稞田,象泉河,一切安静无声,一夜静寂无声。

第二天,天刚亮,鸡鸣狗吠,牛叫马嘶。

起床后,我从窗户看到南岸山腰的森林处飘着一条雾带,煞是好看。

我叫上花儿,拿起相机冲了出去,顺便敲了东哥、大胡子他们的房门,喊着“快出来”。

站在碧如曲的木桥上,我们为眼前的仙境彻底惊呆了。

清晨,象泉河的河水流量少,比下午时候更为清澈和安静。

象泉河底的卵石清晰可见,水里的鱼儿不惧寒冷把嘴巴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

早上从大山里流出来的河水,比底雅乡空气的气温低,宽阔的象泉河面上空水汽氤氲,若有若无。

在广袤的金黄青稞田和高山草甸之上,绒久雪山和拉加雪山的半山腰森林,带也弥漫着宛若仙气的浓雾。

在微风的鼓动下,丝丝缕缕的浓雾飘荡在森林间,彼此难解难分,一会儿轻柔缠绵,一会儿浓雾弥漫。

雾薄时像蕾丝,把森林的丰腴透露出来。

雾浓时像白云,把天地包裹得一片浑沌。

象泉河幽静的河面就像一块电影幕布,将清晨肃穆的雪山、幻变的森林像放电影一样即时展现出来。

当第一缕阳光从东方照进象泉河河谷时,南岸高山处的大鹏寺传来悠扬深远的法螺声。

金色的阳光照在象泉河上,河面淌金流银,金光闪闪的让人无法直视。

氤氲的水汽逐渐消散,象泉河像大海的潮汐一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着。

在湖滩草场上,散养的牦牛已经埋头吃草,时不时甩动尾巴驱动蚊虫。

掩映在青稞田和树林之间的二层白色藏房已经开始冒出炊烟,就像古代烽火台的狼烟,袅袅升起到很高的地方才被微风吹散。

酥油茶的芳香开始在空气中蔓延,将我们陶醉,传递着“早安”,底雅新的一天又来了。

在半岛客栈老板娘拉姆的指点下,我们一起前往象泉河边的佛塔处,跟着本地老人早上去绕着佛塔转经。

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有早起的老人在转塔了。

佛塔是彩绘的天降塔,佛塔高耸,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天降塔用石片砌成,被涂抹了多种颜色,非常鲜明醒目。

四周有阶梯上到塔瓶,最顶端是日月。

在天降塔的四周,堆放着镌刻了经文和咒语的玛尼石,玛尼石上摆置了牦牛头角。

已经转过佛塔的几位老人,相约坐在暖阳下的草地上舒服地晒太阳,旁边正烧着茶水,水沸腾不停地打着锅盖磕磕作响。

我注意到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阿妈,拄着拐杖,蹒跚着脚步缓慢转着佛塔。

老阿妈一手摇转经筒,口中念着佛经,阳光打在她的脸上,透出与世无争的静谧。

留意到我们的到来,老阿妈对着我们打了一个微笑,然后继续转佛塔。

年轻的乡民拖家带口陆续走进青稞田,收割成熟的青稞,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们沿着青石路,来到了拉加雪山下的果园。

杏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杏子,清香诱人。

苹果树硕果累累,红扑扑的苹果压弯了枝头,这个果园属于德吉大姐家。

德吉大姐虽然年过四十,身材有点走样,但是风韵犹存。

德吉大姐的头上梳成好看的云髻,眼眶微陷,脸蛋的皮肤依然白嫩紧实,看不到任何皱纹,让我想起了香孜遇见的那位美女。

经德吉大姐同意,我们摘了一堆红苹果、黄杏子。

拉加雪山的雪水滋润的红苹果,有着鲜嫩的绯红色,就像年轻女孩的脸蛋。

每一颗苹果都像一个精致的红灯笼,皮薄肉脆,咬一口嘎嘣响,白色的果肉香甜可口。

红苹果水分充足,花儿咬苹果时汁液喷溅到衣服上,一只小蜜蜂飞来萦绕在那些汁液上,发出嗡嗡声不肯飞走。

花儿绕着苹果树走圈子,依然甩不掉小蜜蜂。

花儿喊我:“哥,赶走它。”

我说:“不用管它……它,一会它就自己走……走了。”,嚼着苹果,嘴巴闲不下来,说话像口吃。

花儿拉我说:“我怕被蛰到,很痛的。”,蜜蜂依然围绕着她不肯放过。

我说:“等下我收拾它,我吃完苹果先。”

果园的女主人德吉大姐在一旁笑着说:“没事的,小蜜蜂不咬人。”

我笑着说:“嘴巴是不咬人,但屁股的针才要命。”

东哥建议:“不能赶,会惹毛它的,慢慢走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