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四十八章 要老命(2/4)

作者:更俗

在渚溪大道跟梅鹤公路的交叉口停车下来等红灯通行,沈淮闲下来拿手在寇萱后脑勺上拍了下,笑骂道:“你们母女两个人,都是神经病。”见寇萱沉默着不说话,小脸阴郁的看着车窗外的夜色,说道,“好啦,好啦,我不赶你下车还不成?”

寇萱侧着头,伏在仪表盘上,说道:“我喜欢你。”

沈淮看了寇萱一眼,看她巴掌大的小脸蛋异常娇美,眼眸明媚,在街灯下仿佛暗色清澈的湖水,整个人在路灯光的照耀之下,仿佛一株在晨露中待采的玫瑰那么娇艳,真是考验他的意志力。

沈淮转过头来,没有理她寇萱也是安静的坐在副驾驶位上,似乎也不期待沈淮的回应。

停子在老宅前停下来,一路上坐车里都安静的寇萱,仿佛又给充了气似的活过来。她对老宅也是轻车熟路,过来可以睡小黎的房间,她也有换洗衣服放在这边,先蹦蹦跳跳的进房间洗澡换衣服去了。

“现在女人都疯疯颠颠的,她妈在路对面,整晚都盯着我们停在渚园东面的车,也不知道她哪来这么好的兴致。”沈淮将余薇藏在阴影下偷窥的事情,说给孙亚琳听孙亚琳刚才开车在前面,没有看到停车在路对面的余薇。

孙亚琳打着哈欠,表示对这种事情不感兴致,说道:“寇萱这妮子,嫩得掐一下就能出水,还热情洋溢的送货上门,我就不信你能把持得住……”

这些年大家都厮混熟了,寇萱还与杨丽丽跟她在同一屋檐下住过一段时间,孙亚琳当然知道寇萱对沈淮一直都有着那种少女相寄情思的情愫。

沈淮不跟孙亚琳扯这个话题,今天的火已经给烧得够厉害了,再扯这个话题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等会儿翻来履去睡不着,那叫难受。

沈淮他到厨房烧了一壶水,端到院子里沏茶喝,又拿出电话,给王卫成拨过去,问丰立涂渡板项目的事情孙亚琳回房间,将正而八经的套装换下来。

丰立周丰毅的发家史,跟周炎斌有些类似,早年在平江市的物资公司工作。八十年代中后期,平江市的乡镇企业以及搞承包制十分的红火,周丰毅与几名合伙人,将物资公司下面的一家物资回收站承包下来经营,在这个基础上慢慢的做大做强。

沈淮接手梅钢时,丰立集团主要向梅钢供应废钢原料,是梅钢当时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由于国内的钢铁存量有限,每年折旧出来的废钢总量偏低,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涨的电炉炼钢所需。梅钢产能扩大之后,后续主要在西欧地区开拓废钢获取渠道,丰立在梅钢供应商体系里的地位就相对下降了。

不过丰立在平江市也是搞多种经营,主要涉足冶金产业,是平江市著名的民营集团。

平江市的经济,期以来都是要远远超过东华,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乡镇企业的没落,平江市的经济发展也一度陷入低潮,到九七年时工业及财税规模就叫以腾飞之势崛起的东华超越过去,九八年更是给东华拉开差距。

不过,平江市的经济基础依旧厚实,近几年民营经济又有崛起腾起的势头丰立集团联合平江市的几家民营企业,试图建设这么大的重工项目,也可以视为平江市民营经济崛起的一个典型。

民营企业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是好的,但国内还得不到政策上的扶持,在国内的待遇远远不及国企与外资企业。

几家民营企业想联手起来建投资逾二十亿的项目,不要说大部分资金要从银行贷款,就算几家民营企业能将二十亿的建设凑出来,项目过审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

沈淮与王卫成通过电话,了解到丰立集团的周丰毅在九七年底有建涂渡板项目想法时,最初的计划是想将项目建在新浦。

项目建成后,大宗镀锌板无论是出口海外,还是输往国内各省市,新浦在九七年底之时,海陆运输条件都已经要比平江优越了。

而新浦港,除了新浦钢铁以及梅溪电炉钢生产基地加上建设中的新津钢铁,都能就近为涂渡板项目提供优质的薄钢板原材料更主要的就是东华市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是其他地方所罕见的。

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经济较为开放的地方都大差不差,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体现在金融扶持上。

国有银行在地方上的放贷,除了给地方建设占用相当一部分之外,更主要的是往国资企业倾斜。

除了法规有明确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要求之外,地方上的国资企业通常有政府兜底,商业银行对国资企业放贷,通常不需要考虑政策险。

国资企业越是经营困难,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越高;而地方政府除了需要国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填充政绩之外,那些嗷嗷待哺的国企工人,更是政府不能甩手不管的包袱。

故而地方上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剩下来能流向民营经济的贷款总量,通常都极为有限。

沈淮推动业信、梅钢接手东华城市信用联社,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时,首先就明确了梅钢系发展不从城商行占款,主要支持东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发展方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